Banner
【硅灰资讯】现代混凝土质量问题的症结所在 !
- 2019-09-30-

  现代混凝土是以高流动性、低水胶比、掺加外加剂 和大量矿物掺合料为主要特征,以高性能为代表的混凝土。自上世纪九十年应用以来,由于其大大降低劳动强度,加快施工进度,且节能环保,加之其具有“高性 能”的华丽外衣而深受建设者的喜爱,为此,人们对其倾注了极大的工作热情并寄予厚望。可是,当残酷的质量现状特别是质量事故摆在人们眼前的时候,人们往往 唯恐躲之不及,但又欲罢不能而从蹈覆辙,这不得不让人重新思考现代混凝土质量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、方向何在。

  经过多年的工 程实践和对比分析,笔者认为,导致现代混凝土质量问题突显的内在根源在于瘦身水泥,而瘦身水泥又恰恰是各方人员都不愿意接受的残酷的现实,因为它动摇了人 们长久以来引以为豪的现代混凝土应用的政策根基和企业利益,也就是法规权威、节能环保、加快进度和降低成本。

  瘦身水泥的具体特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表述,一是随着水泥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,水泥矿物的平均颗粒粒径越来越小,即水泥的比表面积越来越大。二是用矿 物掺合料替代部分水泥以后,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越来越少,而矿物掺合料用量越来越多。以上水泥粒径小用量少的特征,都是由最初有益的量变,逐渐演 化为今天有害的质变,其实质就是混凝土28天以后的强度几乎不增长,密实性不提高,自愈能力削弱,裂缝不断增加,耐久性越来越差,而最终结果是导致混凝土 结构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不断发生。下面,通过旁征侧引和对比分析,将进一步阐述瘦身水泥在工程中的具体危害。

 作为当前的建设者,虽然我们无法改变规范标准的现状,但我们完全可以想方设法规避其可能带来的风险,并确保混凝土结构在其使用年限内安全可靠的工作。
  一是将水泥比表面积控制在300~350㎡之间,最大限度的保证混凝土28天后强度仍有较大幅度的增长,同时,适当提高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的配制强度,增强混凝土抵御各种有害介质长期侵蚀的能力,确保混凝土结构的长期耐久性。
  二是在进行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设计之前,必须对水泥中的混合材含量进行检测,确保最终混合材和掺合料总量控制的真实性和有效性,同时,在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设计完成后,应对所选用的胶凝材料组合进行安定性检测,以最终确保胶凝材料组合具有良好的体积稳定性。
   三是对于混凝土表面有耐磨性要求的路面、码头面层、机场道面等,除按第一点控制比表面积外,应优先选用道路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,不宜使用矿渣水泥、 粉煤灰水泥或复合水泥,更不宜在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设计时掺加矿渣、粉煤灰等矿物掺合料,以确保混凝土具有较强的表面耐磨性。 
  四是对于不同环境、不同结构、不同保护层厚度的混凝土,其矿物掺合料的最大参量应严格按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》(GB/T50476-2008)的条款执行。